C114通信網  |  通信人家園

市場
2013/10/21 14:14

盧少文:年屆不惑 以太網重新定義網絡

IT專家網  博科大中華區(qū)總經理 盧少文

今年早些時候,以太網迎來了40歲生日。早在1973年,Robert Metcalfe在施樂公司同事間傳閱的一份備忘錄中首次提到了以太網這一概念,因此,他也被公認為是以太網之父。從那時起,以太網幾乎在迄今為止的每一場信息技術革命中都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標準協會(IEESA)的數據顯示:“以太網在影響全球日常生活的技術中名列前茅,僅在2012年就出貨了超過12億個端口。” IEESA還補充道,“以太網現在連接著數據中心網絡、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網、智能量表、個人醫(yī)療設備,甚至還有互聯汽車。”

以太網不斷變化的角色

以太網之所以獲得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從不依賴任何一家廠商,并且足夠靈活,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和網絡趨勢。通過IEEE 802.3標準,這一不斷重塑自身的能力使以太網在數據中心內部得以普及,并為用于當今絕大多數數據中心里的分層網絡架構奠定了基礎。

然而,這種在上世紀90年代專為數據中心設計的分層網絡以太網架構開始出現裂縫。數據爆炸、智能設備蔓延、自帶設備上班(BYOD)計劃等行業(yè)趨勢,以及云計算和虛擬化等技術進步讓當今傳統(tǒng)以太網網絡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反過來會導致必須重新思考網絡的設計方式,F在,以太網通過以太網矩陣這種形式再次成為網絡行業(yè)最新技術革命的前沿。

為何是以太網矩陣?

以太網矩陣只是一種能夠感知自身所有路徑、節(jié)點、資源和需求的以太網網絡。它可自動進行自我配置,根據需求構建一個向外擴展的環(huán)境,同時消除只支持交換機之間單一路徑的低效生成樹協議(STP)。這些特性讓以太網矩陣能夠提供優(yōu)于傳統(tǒng)分層以太網網絡的功能、利用率、可訪問性,以及易用性,同時提供更加扁平、更加靈活的拓撲結構。

更重要的是,以太網矩陣讓數據中心能夠在不放棄現有以太網基礎設施的前提下采用新技術。通過以太網矩陣,不需要進行任何配置。它能夠在多廠商環(huán)境中設置。任何加入矩陣的新交換機都能自動發(fā)現其它組成矩陣的交換機和設備。通過使用FSPF和標準TRILL技術,以太網矩陣允許所有數據流量采用最短的路徑,而不是利用STP,在傳統(tǒng)分層架構中先設定一個路徑。它的優(yōu)點就是:更改網絡拓撲結構時,網絡流量不會中斷。

從管理角度來看,以太網矩陣比傳統(tǒng)網絡更易管理。由于矩陣具有分布式智能,所有交換機端口都能共享一個配置。當一個新的服務器、磁盤真理或其它設備連接到矩陣時,所有交換機都能感知到其存在。這顯著降低了維護網絡所需的資源量。管理員只需一次性制定針對整個矩陣的安全政策和協議,而不是每次對網絡進行外部更改時都要制定新的安全政策和協議。因此,管理員得以解放出來,為其企業(yè)從事更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

結論

以太網仍然為大部分數據中心網絡奠定了基礎,并將繼續(xù)發(fā)揮這一作用。然而,為了管理與日俱增的需求,當今的網絡必須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更富彈性。隨著以太網矩陣推動網絡改造,以太網繼續(xù)保持高度相關 ,其在網絡行業(yè)的使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連接功能和性能水平。以太網會不斷重新定義網絡——即使它只有40歲。

給作者點贊
0 VS 0
寫得不太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114通信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最新視頻
    為您推薦

      C114簡介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手機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滬ICP備12002291號

      C114 通信網 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21-54451141